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,怎么办?
在华人网看到一条信息,太让人生气和心疼了。欺凌发生了,家长应该怎样处理呢?这时最需要理性,千万别让情绪占了上风。针对华人网披露的这件事,我和几个朋友有过私下讨论,现在整理出来供家长们参考。
聚焦 K-12 与高等教育的升学规划、课程与活动、双语与传承中文学习资源,以及家校沟通与申请技巧。
71 posts • Page 1 of 6
在华人网看到一条信息,太让人生气和心疼了。欺凌发生了,家长应该怎样处理呢?这时最需要理性,千万别让情绪占了上风。针对华人网披露的这件事,我和几个朋友有过私下讨论,现在整理出来供家长们参考。
华人二代如何走出舒适区、融入社会,帮助弱势群体,提升华人在美国的形象,做对社会有用之人,BranchOut!这个项目做了很好尝试,受到各族裔社区的
爱是筷子夹起来送到孩子碗里的水煮鱼片,是车窗里念念不舍的双眼;爱是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;上名校是我们人生成功的必经之路,哈佛是神一样的存在——我们这一代承载了太多来自父母的爱和期望。爸爸妈妈,我们多想听到你们说,“孩子,我们爱你。在我们的心目中,你的优秀绝不限于一张录取通知书!”
今天美国政治中的乱象往往是历史的种子在适时土壤中的开花结果,了解了历史才能理解眼前纷乱复杂的现实。BLM运动中各方围绕撤除南方邦联将领雕像的激烈争论,红州纷纷出台的限制投票权的法案,共和党惯以州权为名对联邦权力的抵抗和削弱,以及国会山暴乱中冲击国会的暴徒打出的南方邦联叛军政府的国旗……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现象其实都可以从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中找到头绪,摸出来龙去脉。
加州州务卿Shirley Weber是UC圣地亚哥非裔研究院的名誉教授。她说:“在一些州竭力抵制人们对美国的族裔历史进行全方位思考的时候,我很自豪加州能够继续引领族裔研究。族裔研究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,更能让学生了解来自不同族裔背景的人如何直面挑战,为美国做出贡献的故事。”
在很多人的眼里,亚太裔是模范少数族裔。我们的平均收入已经超过白人,在受教育程度上更是遥遥领先于绝大多数别的族裔。最近几年,不少华裔积极地反对哈佛等名牌大学在招生中实行平权法的运动,更让人认为亚太裔孩子都是志在名校的佼佼者,不需要特别帮助。事实是这样的吗?
在911恐怖袭击20年纪念日前,拜登结束了阿富汗战争。阿富汗战争从开始到结束都与越南战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。两个战争都经历了二十年,美国、越南和阿富汗人民都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代价,最后都以美国扶持的政府倒台而狼狈结束。前车之鉴, 后事之师。美国是否能够吸取教训?我们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吗?
林肯是个谜,才有无数林肯传记问世,每个传记作者都想搞清这个谜一样的人物,给出自己的认识和答案。我读的这本2009年出版的《林肯传》参考了新发现的林肯书信和文字,提供了很多以前不为人知的细节。今天的美国政治,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林肯时代的延续,林肯所追求的公正社会也是我们的梦想。
有一个问题常常被华裔父母轻视或忽略:少数族裔青少年身处两个文化体系与价值体系之间:一个是父母从移民母国带来的族裔根文化,一个是同伴及学校和社会呈现的主流文化。这两者对于他们都非常重要,却往往针锋相对水乳不融,使他们不得不面对难以选择的头痛心痛和困惑。身为父母,我们一定要了解青少年阶段孩子成长的特殊需求。
鸡娃不只是中国特色。在美国精英私校和排名靠前的公立学区,鸡娃现象比起中国不遑多让。伴随名校录取率下降的,是鸡娃的白热化,是普通本科学历的贬值,是整个教育投入以超过相对平均收入水平八倍的增幅疯涨。鸡娃在某些社会形态下,是个很普遍的现象。这里要探讨的,是它背后的经济学原理,形成机制,逻辑终点,以及解决方案。
在儿子成年之际,胖爹将自己的人生智慧,思维沉淀,以书信的形式,作为成年礼献给儿子。信中教诲的如何做人,如何做事,及对未来的展望,无处不见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,责任和信任。 亲爱的小虎: 你马上就十八岁了,就要成为一个大人。写这封信给你做生日礼物。 互联网上,有很多爸爸妈妈在他们孩子成年时给他们写的信。